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海西:乡村振兴里的“牛”故事

发布时间:2021-11-29来源: 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作者:佚名

  乘着“十四五”的东风,各乡村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在海西大地徐徐铺展。

  今年,海西州严格执行“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制发有效衔接实施方案、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实施细则和联动预警联席会议制度,向13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115名第一书记和245名工作队员,识别“三类人员”8户25人,分层分类实施救助帮扶。落实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9563万元,实施项目180个。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面开展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工作,联合打造建成海西消费帮扶体验馆,集中销售枸杞、藜麦、青稞、盐雕等海西农特产品2.62亿元。州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文雄说:“下一步,我们将自上而下构建完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抓紧编制衔接规划,抢抓项目实施进度,加大资金有效支出,按期完成资产确权,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深入拓展消费帮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准确把握工作标准和工作方向,推进各项措施精准落细落实。”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莲湖村按照“一村一品”发展产业思路,成立牦牛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养牛产业,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牛”日子。“从8月份到现在出栏了200余头牦牛,预计全年受益17万元,这个钱一部分用来后续产业的发展,一部分将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村级公益事业和各类评选活动的奖励,还有一部分用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莲湖村村委会主任刘斌说,“目前,基地内还有300余头牦牛,下一步,我们将跟着乡村振兴的步伐,扩大养殖规模,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受益。”

  家乡美了,产业旺了,口袋鼓了,村民富了。今年68岁的村民王治邦在家门口干活,每月还能领上4千元的工资,他很高兴。他说:“在这里喂牛,工资挣了,家里也照顾了,现在还都是机械化喂牛,挺轻松的。”

  


原文链接:http://nyncj.huizhou.gov.cn/zwzc/xwzx/gnyw/content/post_44728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