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壮大村集体经济 提速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1-23来源: 酒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大泉湾村位于羊井子湾乡北部,距离乡政府驻地3公里,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94户789人,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党员37名。集体土地总面积5795.1亩,耕地面积1554亩,人均耕地2亩,以葡萄、养殖、劳务输出等为主导产业。近年来,大泉湾村紧紧围绕乡党委打造“万亩葡萄专业乡”的发展目标,将葡萄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发展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葡萄产业规模发展,至目前,全村累计葡萄种植面积1100亩,建成全县葡萄产业人才培训中心1个,培训基地4个,百亩连片示范点3个,培育葡萄典型示范户70户,示范田560亩,形成了“村有示范组、组有示范户、户有示范田”的葡萄产业发展格局。

  1、党建引领,筑牢根基。近年来,大泉湾村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把村里致富带头人、青年人发展成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带动更多群众发家致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筑牢根基,大泉湾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设抓起,深入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经常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葡萄种植情况,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典型经验,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各项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推动各项村级事务公开透明,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按照“大社带小社、强社带弱社、联社带分社、党建作支撑”的思路, 探索“一联双管、三培三带”党建新模式,以大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为依托,与大泉湾村党支部建立党建联盟,核心社员党员同时接受村党支部和合作社党支部的双重管理,村党支部引导农户以葡萄经营权入股等多样形式参股大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大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势,为种植户提供葡萄种植技术、葡萄销售流通等服务,为大洋合作社党支部输送葡萄种植先锋骨干、技术人员和优质核心社员,发挥党员示范户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建成葡萄示范基地。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助推了全乡产业规模化发展。

  2、发展特色,提质增效。为切实解决葡萄销售的瓶颈制约问题,大泉湾村班子奔走各地招商引资,建成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成立大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成了年可储藏鲜食葡萄6000吨的恒温库50余间,葡萄干烘干线1条,筑塑生产线1条,推广试种甜蜜蓝宝石、紫甜无核A17、阳光玫瑰、黑美人17等10个名优品种,注册了“弱水明珠”、“若水绿珠”等葡萄品牌,形成了集优质葡萄自主研发、科学育苗、科技培植、专业种植、集中采收、冷链储藏、产销对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大泉湾村依托葡萄产业发展,组织葡萄种植农户开展种植指导服务,与葡萄收购企业进行洽谈对接,增加农户葡萄销售渠道,积极开展葡萄销售、咨询、代办服务,组织葡萄种植农户进行销售,向收购企业收取一定的劳务费及代办费,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0000元。有效促进了全村乃至全乡葡萄产业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合作社做大做强、社员群众增收致富和全乡葡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科技助推,激发活力。村上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突破技术壁垒,积极争取项目,建成人才实训基地1个,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配备完善了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引进技术指导员1名,集中培养本土专家12个,以大泉湾村葡萄产业园区和大洋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按照“缺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共举办县级各项技术培训40多场次,培训人员近5000人次,不断增强培训内容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了“学一门技术、兴一个产业、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培养了一批适应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式、新要求的实用人才,大泉湾村利用农闲时节和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积极性较高的有利时机,进行劳务信息的输入和输送,提取信息服务费。全村预计年对外输送劳动力约400余人,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000元。为我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4、项目支撑,注入动能。今年,大泉湾村党支部大胆创新,不断丰富村集体经济增收举措,采取“评估作价、出资购买、租赁分红”的模式,投资27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与大洋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将村集体闲置的资产资源租赁经营的方式使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大泉湾村现有葡萄恒温保鲜库2间,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库容900立方米。进行对外出租,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0元。现有高标准钢架拱棚15座,进行租赁种植,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5000元。

  


原文链接:http://nync.jiuquan.gov.cn/nongyeyaowen/xianshiyaowen/20211118/1654080930d43a7505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