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西蓝花“拉起”一条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1-11-22来源: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作者:佚名
陈红宽不惧飒飒冷风,日夜“蹲守”在西蓝花种植基地,双眼布满血丝。
“眼下已经十三个叶了,正是管理的关键时期。”太康县逊母口镇刘桥村的陈红宽指着西蓝花苗说。顺着陈红宽所指的方向望去,120亩的西蓝花基地内,有查看墒情的、有整理浇水管的、有施肥的、有检查病虫害的,青翠欲滴的西蓝花苗正在“享受”精心呵护,长势喜人。
陈红宽原是刘桥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考入该镇公务员队伍。如今,他是该村挂包产业负责人。
经历过脱贫攻坚大考的陈红宽深知:要想村美民富,必须有好的产业支撑。
2018年,为了找到符合刘桥村发展的产业项目,陈红宽没少作难。“那时候,种苗要到南京买,每棵四毛钱,因为量小,人家不给技术指导。”陈红宽说,“当时村干部带头试种30亩,除去种苗每亩1200元本钱和浇水、施肥费用400元,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干部有意见,种植西蓝花险些叫停。”
“种子太贵了,只有一粒一粒地搞试验,经过多次尝试,发芽率达99%以后,才开始大批量育苗。”陈红宽说,2020年秋,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培育,第一批60万棵西蓝花苗培育成功,苗子成本降低至每棵两毛钱,能满足2000亩地用苗需求。
“当时村里只发展了200亩,陈红宽就把多余的苗子卖到湖北、内蒙古、浙江等地,反响很好,仅育苗一项就赚了11万元。”该村现任支部书记张会霞兴高采烈地说。
经过两年努力,陈红宽摸索出一年三茬种植模式:2月种植第一茬西蓝花;4月收获后,紧跟着种植春玉米搞青贮;9月种植第二茬西蓝花,11月收获。一年三茬种植,不仅每亩每年能增收7000元,地里、村头没有了秸秆,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2021年年初,刘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西蓝花种植合作社,申报西蓝花有机蔬菜品牌。目前,政府投资245万元的冷库项目也正在建设,一条集育苗、种植、管理、冷藏、运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成形,给该村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目前,刘桥村西蓝花产业已经流转本村土地700亩,辐射周边村庄1500亩,发展西蓝花育苗大棚2个、种植大棚100个,每年为本地群众增收2000万元以上。该村已经组建了育苗管理、种植服务、包装运输等三个长期服务队36人,短期服务队76人,仅一年两茬的西蓝花种植就能为服务队带来160万元的劳务收入。
“路子选对了,就要好好走下去。”陈红宽目光坚毅、语气坚定。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111/t20211122_638259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总产58.9亿斤 唐山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下一篇: 播种乡村振兴“金种子”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