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特色产业 > 正文

凤台:“植物工厂”种出精品菜

发布时间:2021-11-16来源: 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种菜不用土,收成不看天。11月2日,在凤台县桂集镇大王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玻璃大棚内,一株株定植在培养槽里的番茄长势喜人。

  科技示范园农业技术人员王增辉打开手机上的管理软件,光照度、温度、水、肥等数据一览无余。当天,凤台地区气温降至15℃左右,大棚内环境传感器自动开启了补光灯和加温空调。

  “我们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无论是温湿度、光照,还是滴水灌溉、施肥,都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管控。”王增辉告诉记者,有“电保姆”在,丰收不愁。

  严焱便是王增辉口中的“电保姆”。2020年4月,科技示范园开工建设,王增辉向国网凤台县供电公司提交了用电报装申请。客户经理严焱做了实地勘察,占地1045亩的科技示范园内,需要安装全天候气候控制系统、智能化水肥控制系统、自动化种植系统等20多套高端农业设施。

  “按照用电设备算下来,园区报装负荷容量达到14200千伏安,共要安装不同容量的变压器11台。”严焱说,为了不增加客户的建设成本,国网凤台县供电公司决定投入103万元,改造35千伏桂集变电站。今年6月,科技示范园一期工程竣工,各项供用电设施顺利投运。

  7月初,科技示范园内种下各类蔬菜苗2亿株,一个个玻璃大棚如同一间间“植物工厂”。番茄长成后每平方米产量60公斤左右,是普通蔬菜大棚产量的3倍。因为品质好、绿色无公害,虽然价格高于市场价的两三倍,但依然被盒马鲜生等零售企业采购一空。

  “以前在地里干活很脏很热,现在大棚是恒温,脚下不沾土,也不用风吹日晒。”在科技园大棚内,大王村村民吴正兰正驾驶着自动升降采摘车,穿梭在棚中修剪枝蔓。和吴正兰一样,每天到园区工作的村民有100余人,他们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按时领工资,成了职业农民。

  “有了稳定的电力保障,我们将实现工厂化种苗繁育、食品销售溯源、职业农民培训的一体化模式,带动皖北及周边地区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也带动周边农民一起致富。”王增辉说。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ywbk/zzy/202111/t20211110_65283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