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快进键”!西藏这个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方
发布时间:2021-11-15来源: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晌午刚过,日喀则市仁布县查巴村几位村民就直奔村里的劳务输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咨询外出务工的事情。
秋收时节,大家想等忙完了农活,寻一份中短期工作,多挣些钱补贴家用。
查巴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次仁旺堆拿出相关材料,为他们做起了介绍。
图为查巴村村民在村劳务输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咨询外出务工问题。
通过合作社外出务工,在查巴村并不算新鲜事。
2019年7月,合作社成立后,村中就有一部分人通过合作社在外就了业,可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倾向于自己外出寻找工作的人却越来越多。
图为合作社营业执照。
今年4月,全区新一轮的驻村工作开始了。
开展日常走访时,区直机关工委驻查巴村工作队发现了村中“同一工种收入差异明显”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个人技术的差距,劳务输出合作社作用发挥不明显,无法更好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关键问题。
“与自行出门打工不同的是,由劳务输出合作社组织务工输出,可以为务工群众提供更好的保障。”工作队队长白永表示,村里不少人有一技之长,比如会做木工活、会开挖掘机,是全村发展的一大优势,但劳务输出合作社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会削弱这种优势。
为此,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征询村民们意见建议,从健全规章制度、工作机制着手,开展了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各类用工信息,精准对接求职需求,对合作社进行了“改造升级”。
“考虑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我们与乡里部分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达成了用工协议,工期可根据个人安排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期限,方便大家就近就业。”次仁旺堆说。
截至今年9月,查巴村完成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87人,使全村人均增收400多元。
图为就近务工的群众。
劳务输出合作社的规范,不仅为农民就近务工搭建了平台,更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良性互动提供了支撑。
旦增是查巴乡一家藏式装饰装潢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他从查巴村录用了3名木匠。
“以前有些工人干活责任心不强,工资还一分都不少拿,工作进度断断续续,给发展带来不少麻烦。”旦增说,“合作社推荐的人有技术、讲信誉、素质高,让我十分放心。”
图为旦增接受记者采访。
“目前,我们正在协助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力争让就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更稳固、成效更显著。”白永说。(记者:杨子彦 平措次仁)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xw/202111/t20211111_2696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 江孜县康卓乡卓麦村:新村里面新事多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