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江都区武坚镇新联村:从种粮食到种生态

发布时间:2021-11-05来源: 扬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又是一年秋收时,走在武坚镇新联村的田头,就像欣赏一幅图画。

  一簇崭新的节水沟渠、沉淀池、仿古式城墙,把一块块金色稻田,分割成一处处风景。通过实施省农业循环项目,让新联人由衷感叹:过去是种粮食,现在是种生态,种风景!

  2019年,经过上级考核验收,新联村村集体收入不足55万元,属于区级经济薄弱村,全镇仅两家。“这好比响亮的一巴掌,打在所有新联人脸上,让我们惭愧,也让我们憋足了一口气!”看着连片的风景,村党支部书记裴万亮说这话时,有点自嘲。

  地处武坚腹地的新联村,既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农业特色,一只“没脚蟹”如何爬出一条强村富民路?当兵出身的裴万亮当着全体村民,立下军令状:别的村能脱贫摘帽,新联村也一定能!

  新联村有农田3000多亩、水产养殖面积1000多亩,裴万亮和村“两委”班子商量:靠田吃田,何不在种田上做文章?2018年秋,他联合6名村组干部,每人出资1万元,承包村里80亩农田,组建联友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以群众土地参股、村组干部种地的形式,把合作社逐渐打造成村里的“小银行”。

  “我家4亩田入股,去年每亩分得股金850元。”滕家组村民滕家林介绍,不种田,甩手当掌柜,他到集镇上开店,妻子在家里做缝纫加工,两人年收入7万多。

  西联组村民武家和种了一辈子田,舍不得入股,可看到邻居入股分了几万元,还有二次分红,他心动了,主动入股3亩多地,自己在家做做小加工,老伴做帮厨,一算账,两人一年挣5万多,比种田划算多了。

  村民变股民,收入增加,入股积极,现在合作社规模已扩大到近500亩,共有股民100多户。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刘正三扳着指头,报大账:2019年,合作社亏本1万元;2020年,盈余7.49万元;今年粮食大丰收,赚个10万元不成问题!合作社成了村集体创收的“老母鸡”,年年下“金蛋”。

  村民算个人小账,村里算集体大账。怎样才能让田里流金淌银吗?今年初,新联村申报了省农业循环项目,入选首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示范村,全市共两家,新联是江都唯一。

  乘上了顺风车,新联人干劲更足了。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水产养殖尾水多级净化提升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等工程,总投资3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准备迎接上级验收。

  如今,村里的省农业循环项目二期工程已启动,与扬州大学合作开发稻鸭共养项目,让稻米变成馈赠礼品。“一亩田放养六七只鸭,不治虫,不施肥,长出的生态大米,一斤卖十几块!”裴万亮洪亮的声音里,激情满怀。

  项目是及时雨,让种粮食变成种生态。对新联村是一次大换血、大造血,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55万元。镇扶贫开发协会会长黄汝安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镇上将主动联系对接区扶贫“三会”,因地制宜帮助新联村靠实项目,瞄准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的乡村振兴目标,让新联人走生态路,念生态经,发生态财,早日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



原文链接:http://nyncj.yangzhou.gov.cn/nyncj/qxdt/202110/0TUGXBJW00VB5PWKPC65Y3P9ANFFX8R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