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高标准农田创新工作走进江苏卫视《农田高标准丰收有底气》栏目录制现场
发布时间:2021-11-05来源: 徐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10月27日,沛县高标准农田创新工作走进江苏公共·新闻频道《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的《农田高标准丰收有底气》栏目录制现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沛县县委常委朱信勇、湖西农场分管负责人水爱莲与沛县种粮大户尤克强就沛县高标准农田创新工作与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互动交流。
近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县、局、镇、村与施工建设单位“五位一体”抓建设的良好局面,在工作实践中创新三项工作:
一是建设机制创新。沛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把零碎田块连成片,促进规模化、宜机化经营,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沛县在创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县过程中,制定了“百千万”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县每年建一个万亩方,镇每年建一个千亩方,村村都建百亩方,示范方内沟、渠、路、桥、涵、闸、站、林网配套完善。为推进好“百千万”行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县财政每年预算3000万元用于奖补。去冬今春,沛县三级示范方建成近10万亩。据统计,沛县今年降雨将近1300毫米,超过正常年份近一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夏粮和秋粮都夺得了丰收,这其中“百千万”工程在排涝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是管护机制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好很重要,管护好更重要。在实践中,沛县主要从两个方面解决管护问题。一方面,压实使用者的主体责任,谁受益谁履行好管护义务。另一方面,县政府也在不断加大管护资金的投入,县财政设立损毁工程专项经费,由县级承担较大损毁工程的修复费用,同时,县财政按照每年每亩5元的标准设立专项维护奖补资金用来鼓励经营者加强设施管养,还把每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竣工结余资金全部划作管护费用。
三是增收机制创新。按照“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的要求,沛县魏庙镇佟场村流转土地5000亩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实行“龙头带动+农资统供+作业托管+订单农业”模式,最大限度实现节本增效,降低经营风险,每亩稻麦纯收益稳定在400元以上,亩增收150元以上。沛县湖西农场依托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流转高标准农田3000亩,主要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将高标准农田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乡村稻田四季美学景观,通过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和养殖生态小龙虾每年可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j.xz.gov.cn/xwzx/001002/20211028/6267c8e0-5b34-49da-af32-d73256fe693b.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