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全面激发集体经济活力 --合水县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工作任务

发布时间:2021-11-05来源: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合水县总面积293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80个行政村,总人口18.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5万人,耕地35.74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我县严格按照产改规范要求,稳妥推进,积极探索适合县域实际的产改路径,切实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搭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平台。截止目前全县80个村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工作,共清理核实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54729.3万元,资产95179.14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1229.39万元),资源164.4万亩;共确认村集体成员43496户15.5314万人,发放农户股权证43496户。全县80个行政村全部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赋码登记,赋码登记率100%;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80个村,颁证率100%;完成产改管理系统80个村数据录入工作。

  一、强化改革保障,扎实稳妥推进。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农经等1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经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部门协调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工作。各乡镇均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产改工作任务,明确乡镇责任人是乡镇党委书记,各行政村责任人是村支部书记,县产改办不定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地督查并对乡镇进行通报排名,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针对我县外出人口登记难度大、固定资产分布散乱、农用地及建设用地清查核实难度较大等实际问题制定可行措施、研究具体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合水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合水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合水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合水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权量化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村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求乡镇、村组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部署和时间节点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三是为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解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专业性强、农村党员干部不易理解的问题,全县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安排,利用网络、会议、视频、QQ、微信等方式宣传,充分调动了广大干群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召开全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业务主办和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政策宣讲会1次,乡镇分管领导、业务主办和县产改办人员参加的培训会4次,先后参加省上组织赴渭源县、我县组织赴西峰区等先进县区考察学习2次,乡村组召开专题培训43场(次)培训6000多人次,深入乡镇现场指导和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乡村干部业务培训10余次,同时采取党员联系户、村民代表联系户、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多种形式带头宣讲政策,学精吃透改革的目的和操作程序。喷印固定标语41条、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彩页3万余份、资料汇编7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切实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

  二、创新工作机制,确保产改质量。一是摸清底数,集体家底精准。为推进清产核资扎实开展,乡村组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及熟悉村集体经济组织历史沿革、发展情况的老同志等人员共同参与清产核资,顺利推进了清产核资工作;同时采取“一表决”“一审核” 方式(即召开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清产核资方案、召开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会议清产核资结果评议审核),使全体村民参与其中,确保核查结果公开公正公平。通过“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九步流程,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彻底核查,进一步核实了村集体“三资”数据,确保清产核资数据与三资监管平台数据无缝对接,切实解决账证不符、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水平。全县80个村共核实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54729.3万元,资产95179.14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1229.39万元),资源164.4万亩。二是全面统筹,合情界定身份。以户籍关系和承包关系为基础,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按照“户主申报、调查核实、审核甄别、三榜公示、大会审议、群众确认”的六个工作环节,采取“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村规民约相参照、以民主决策来兜底”的办法,全面统筹、合理精准界定并确认成员身份。尤其针对务工经商、就学参军、投靠子女、婚姻嫁娶等户籍迁出的原籍人员重点摸排,采用外调函、电话核对、会议表决等方式,严格落实“三榜公示”,做到不漏登、不错登、不重登,同时与兄弟县区利用产改系统核查“两头占”“两头空”的问题,确保成员身份界定精准无误。三是试点先行,合理折股量化。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原则,合理确定资产折股量化范围、折股量化方式等事项,实行“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户内共享、组内流转”的静态管理模式,各村结合实际,对集体经营性资产纳入股权量化范围,以成员股为主设置股权,设置集体股的,由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限定不超过总股数20%,不设置集体股的,提取不超过30%的公积公益金维持村级正常运转及发展公益事业。全县共量化经营性资产11229.39万元,设置成员股43496股、集体股11209.75股,实现了发证到户、确权到人,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

  三、盘活集体资源,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做好改革“后半部分”文章,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脱贫成效巩固、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市场需求等要素,挖掘村集体发展潜力,发展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多元路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借助扶持资金,发展集体产业。如吉岘镇九顷湾村借助庆阳市军分区帮扶扶持资金和县委组织部壮大村集体扶持资金,积极探索流转土地,发展设施蔬菜大棚;肖咀镇西沟村借助村集体发展资金,领办发展养羊场。二是盘活集体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如西华池镇三里店村立足城中村人流密集优势,吸引外资新建新华超市实现年收益8万元,盘活闲置房产出租年收益2.5万元;固城镇王昌寺村集体荒山、荒坡投资承包给合作社发展产业,资源实现开发利用,村集体实现经营性收益5万元。三是发展特色农业,带动集体经济。以“五个十万”工程(10万亩优质苹果、10万亩特色瓜菜、10万头肉牛、10万只奶山羊、10万亩牧草)为抓手,组建一批特色家庭农场、合作社,注入村集体发展资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按入股资金进行分红。四是依托扶贫资产,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县投资6746万元在店子乡吕家岘子、太莪乡邢坪村建联村光伏电站2座,资产平均分配归属34个贫困村,平均每村每年实现光伏发电稳定收益20多万元,不断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原文链接:http://nync.zgqingyang.gov.cn/xwzx/gzdt/content_198218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