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三变”春风拂过,集体经济“遍地花开”

发布时间:2021-11-05来源: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时至初冬,沿108国道,顺黑河蜿蜒前行,行至沟宽水浅处,向东北转入王小公路,大约半小时车程,至王家河镇十亩地村。

  

  此时十亩地村支部书记熊文新正在组织村民收购蜂蜜、木耳、核桃等山货土特产,场面十分火热。

  

  熊文新书记介绍,“受道路交通限制,原来村上的山货土特产卖不出去,群众辛辛苦苦一年下来,除了解决温饱问题,基本没啥收入来源,全村共有83户村民,其中贫困户54户,属于典型的省定贫困村”。

  2018年“三变”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王家河镇十亩地村,乘着“三变”改革的春风,村上成立了王家河镇十亩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19年-2020年,十亩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用莲湖区提供帮扶资金建设了高山种植产业园,包括40亩花椒、5亩苍术和10亩芍药。

  

  同时利用周至县农业农村局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在马召镇四群村租赁厂房,购置了烘干机房、包装机等一批生产设备,对山区群众的山货土特产进行收购、加工、包装、销售。

  

  合作社生产的木耳、香菇、核桃、蜂蜜、土鸡、鸡蛋、黄花菜、猕猴桃等农产品已通过“全国扶贫产品认定”,在中国社会扶贫网、“832”平台、陕西消费扶贫馆销售,并进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仅2020年销售各类农产品97万元,毛利润达22.7万元,当年分红13.79万元,每户最少分红1200元,多的达3000元。

  

  十亩地村的变化,也是王家河镇、乃至整个周至县这几年集体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周至县于2019年底全面完成“三变”改革,18个镇(街)237个行政村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几年来,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的转变。2020年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实现总收益达2206万元,154个村当年分红648万元。

  “三变”春风拂过,集体经济“遍地开花”,目前周至县集体经济发展已形成四种典型模式。

  实体兴村型:哑柏镇裕盛村依托“中国西部裕盛花木城”发展苗木花卉产业,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500余万元,2020年人均收入达1.55万元。

  

  资源开发型:竹峪镇探索创立“联村党委+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建成了红枫、红梅等苗木基地,截至2020年底其所辖7村人均收入达10524元,同比增长47.3%。

  

  产业带动型:马召镇群三兴村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每年发电量达25万度,2019年-2020年实现收益达25.32万元。

  

  乡村旅游型:厚畛子镇成立联合社,通过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和土特产的加工销售,2020年收益达18万元。

  

  

  分享:


原文链接:http://nyncj.xa.gov.cn/xwdt/zhxw/6177abd4f8fd1c0bdc5d709a.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