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特别报道 | 在希望的田野上 唱响星沙“乡村振兴”之歌
发布时间:2021-11-05来源: 长沙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星沙时报记者 阮霖浩 林正茂 周汨 梁焕鑫 刘鑫宇 易旭 李松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又是一年丰收季。
稻子金灿灿,冬瓜圆滚滚,农民乐呵呵……金秋时节,在长沙县1756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到处呈现出一幅物阜民丰、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的壮美画卷。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今日在湖南省长沙县举行。
图为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巨型稻迷宫。章帝 摄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长沙县承担国之大者——稻作文化与粮食安全论坛和全国农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在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承办“庆丰收 感党恩”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场活动,不仅是对长沙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长沙县在践行“三高四新”战略中展现新作为的良好契机。
为营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展示长沙县农村改革发展丰硕成果,长沙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星沙时报推出此期以“庆丰收 感党恩”为主题的周刊,展示农村丰收场景,分享丰收喜悦,推动城乡共庆丰收、共享幸福,让丰收节成为促进“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长沙县路口镇的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1.8米,最高达到2.3米,禾下乘凉不再是梦。章帝 摄
路口巨人稻 禾下乘凉梦
稻穗沉甸甸,植株比人高,在长沙县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的水稻试验田里,巨型水稻迎风而立,以平均两米的高度俯瞰着这片熟悉而新鲜的土地,“亩产量突破1200公斤”,一株株饱满的稻穗晃动着“禾下乘凉梦”。
春华镇的宇田蔬菜大棚,冬瓜硕大如抱枕,压弯了支架,菜农喜上了眉梢。李松 摄
春华秋色 蔬菜粮食丰
春华镇的宇田蔬菜大棚,冬瓜硕大如抱枕,像列队的士兵一样密密麻麻地缀满藤架,压弯了支架,合作社理事长田扩军喜上眉梢。“500多亩蔬菜已丰收,产量比去年高!”
在春华万亩粮食产业基地,32岁的柳涛正在稻田里忙碌地热火朝天。2012年从城市返回家乡发展,因为柳涛年纪轻,加上脑瓜子“灵泛”,很快成了大家佩服的“新农人”。 “真的要感谢现在的好政策,依托于春华万亩粮食生产基地,田里产量更高,我们收入更多,大伙的日子越来越幸福!我要告诉大家:在田间,大有可为。”
果园镇花果村张公塘片区发展花果虾养殖1000多亩,每亩净利润可超6000元。刘思源 摄
果园花果虾 日子有韵味
池塘、果树、庭院……满眼葱茏;车辆、游客、果园……熙熙攘攘。来到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张公塘片区,这里田畴交错,风光旖旎。村民李新耀说:“来这里参观拍照的人好多,还有活干能赚钱。”目前,该片区周边发展花果虾养殖1000多亩,每亩净利润可超6000元。家门口的美丽蝶变,让李新耀不出村就能赚钱,走出门就有风景,“山清水秀,日子韵味”。
长龙街道湘峰村杨祠盈商小镇2号民宿池畔乡宿,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阮霖浩 摄
长龙湘峰村 留下舌尖的乡愁
“长龙鸭,城里人爱吃;诗意小镇,城里人爱来。”54岁的养鸭大户陈虎强从没想过年过半百后,在家养鸭管理民宿,还能脱贫致富,一年赚上十几万元。金秋时节,在长龙街道杨祠盈商小镇2号民宿池畔乡宿,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长龙鸭、田间火焙鱼、泉水煨牛腩……一道道特色招牌美食让错落别致的农家小院里欢声笑语不断。依托绿色美,绽放生态美,实现经济美……陈虎强的好日子正在“大步迈进”。
在金井镇的农特产品种,沃园农场的红薯已经驰名全国。供图
金井丰收季 薯你最美
在金井镇的农特产品种,沃园农场的红薯已经驰名全国。沃园农场农场主彭焕新,称号也因红薯、红薯产品远近闻名,“硕士农民”“电商薯爸”“小地瓜卖上天”都是媒体对他与他的农产品的美誉。“今年红薯产量能够达到560多吨,经济效益估计是60多万吧,最主要的是能帮助乡亲邻里。”
用产业与乡情紧紧融合,用实际利益回馈村集体,这是他回馈家乡的第一步。彭焕新介绍,每年700元/亩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可以让村民每年增加2000左右的收入,同时工厂上班、农场活计等可以让土地流转户每年增加3万元到4万元不等的收入。
图为开慧镇强韵农庄火龙果。蒋炼 摄
开慧火龙果 日子更红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咱们3天售出了10万元水果。”强韵农庄负责人刘跃赛给记者算了笔账,火龙果卖了1000斤,葡萄卖了大概有3000斤,如此畅销的盛景,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刘跃赛还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过上幸福红火的日子,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对老乡的关照帮扶。2014年,开慧村成立土地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引进现代农业企业“扎下根”,陆续成立了水稻、水果、蔬菜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搞生产、闯市场,努力让村民富起来,刘跃赛便是享受到这波福利的幸运儿。
“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大力帮扶,再加之搭载‘星沙味道’的大力宣传,咱们水果销售情况非常好!”刘跃赛开心地说。
“一米先生”朱柱。曾媚 摄
青山铺“一米先生” 笑得真甜
从村口的补鞋匠到抖音网红“一米先生”,青山铺镇赛头村身患侏儒症的朱柱,身高不足一米,现在不光有房有车,儿女双全,还成为村里带头致富、颇具传奇色彩的“网红励志哥”。走上幸福生活的他,年收入十几万元,眼里有光,心有大爱,“感谢镇政府、党员干部对我的帮助。”秋日暖阳下,朱柱与3岁的儿子一起察看精心培育的芽苗菜,笑得真甜。
九月的长沙县,从北到南,从龙华山到浏阳河,丰收的场景就像一首首写在大地上的散文诗,写满了耕作之辛、丰收之喜、劳动之荣光。
“全域推进作示范,勇争一流当先锋。”翻开星沙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的时代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铭记于心,每处着墨都令人心潮澎湃,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振兴画卷正愈加鲜艳靓丽。
春华万亩粮食产业基地,一株株饱满的稻穗错落有致,正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刘鑫宇 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下阶段,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将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勠力同心,争当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先锋,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开新局、走前列,在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彰显星沙担当、展现星沙作为、贡献星沙力量。
在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萝卜、屋舍、牛等稻草雕塑栩栩如生。章帝 摄
预计到2025年,长沙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取得重要进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全域覆盖,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齐头并进,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成为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推进的乡村振兴标杆区。形成乡村振兴的星沙样板,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数字印证
农业更强
2020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116万亩
总产10亿斤以上
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9亿元
增长3.5%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83%
全省排名第一
农村更美
2020年,成功创建5个省级、32个市级、36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2021年,全县15个街镇共申报162个美丽宜居村庄,共铺排1214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2.86亿元
目前,子项目均已全部启动,755个子项目已完工,项目建设推进率六成以上
农民更富
2020年完成集体经济总收入1.48亿元,率先全省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以上,探索形成了浔龙河、慧润、哲农等九种新型集体经济模式
2021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的基础上再提标
原文链接:http://nyw.changsha.gov.cn/xxgk/xxgkml/gzdt/qxdt/202109/t20210927_102308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稻禾为笔 实干答题
下一篇: 新田:整队伍割秆还田禁烧护林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