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引导农业专家下沉一线
发布时间:2021-11-04来源: 忻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收回的果穗要注意通风晾晒,收割机械尽量选取能够贴地作业的高性能收获机。”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滋润乡里沿疃村的农田间,朔城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淑兰掰下一根玉米棒子,一边查看作物情况,一边忙着对当地种粮户雨后减损抢收进行技术指导。
这时,种粮户的微信群里也传来了消息。收获、晾晒玉米的图片、视频一个接一个,“膜侧播种就是好,增产效果明显,我们群里的种粮户都特别感谢李主任!”
白天在田间提供技术指导,闲暇时在种粮户的沟通群里解答问题,这种工作方式对李淑兰来说已经是常态。作为山西省农业农村系统包联服务专家团队成员,她基本每周都会下乡实地解决种粮户的各种问题,膜侧播种技术就是正在主推的一项技术。
把在地膜上种植改为更适合朔城区气候的膜侧播种,不仅节约地膜,还抗旱、抗倒伏。“技术应用的变化要让农户看得见,把服务送到他们的心坎里。”李淑兰说,在当地专家团队的努力下,朔城区应用膜侧播种技术的田地面积从去年的20万亩扩展至40万亩,占到可推广农田的60%,涵盖玉米、高粱等7种作物,预计年底将带动各类作物同期增产8000多万斤。
像这样的专家团队,如今活跃在山西的田间地头。今年以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以县为单位,成立百余个农业专家团队进行包联服务,成员包括来自省、市、县三级的专家,同时发动当地社会化服务组织共同开展服务。
面对眼前3万亩连片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站长阎会平满脸欣喜。他所在的团队在忻州市五寨县开展包联服务,确定以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为当地农业重点发展方向。“这类马铃薯适合加工成各类产品,产业链更长、经济效益更好。”阎会平介绍。
帮助培育新品种、与优质企业开展合作、组织大规模农民培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当地的加工型马铃薯基地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新产业带来了更多就业,基地可以带动附近十几个村的农民增收,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阎会平充满期待。
原文链接:https://nyncj.sxxz.gov.cn/zwyw/szfyw/202110/t20211030_36960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习近平同英国首相约翰逊通电话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