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实践 > 正文

培养新农民 服务新农村 扎根基层一心为农

发布时间:2021-09-17来源: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董礼花,灌南县蔬菜办副主任、农业推广研究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灌南儿女,董礼花从出生至今的五十多年光景里,每一个脚印都深深印着“农”字。她生在农村,学在农校,后又在农村工作了三十多年,从天真懵懂的少年到成熟稳重的中老年,她把青春都献给了三农工作,谱写了动人的“三农”故事,更亲眼见证了农村的巨大变迁,见证了祖国母亲的日益繁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关于董礼花同志与农业的故事。

  董礼花出生在灌南的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农民,从小生长的环境民风纯朴,父母不怕吃苦,任劳任怨,通过辛勤劳作养活她和兄弟姐妹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养成了董礼花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就是这样的环境,让她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她那时就想:什么时候务农能让人不这么累,还能赚到更多的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此时,一颗小小的种子就在年幼的董礼花心里生了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她越发想要学习更多农业知识,改变农业现状。

  如愿到农校学习农业知识的董礼花,毕业后毫不犹豫的回到家乡,投身于家乡农业的发展。她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农民,让农民掌握一定的技能,种好地,提高收入当作自己的职责。还记得刚接手葡萄产业工作的时候,正是灌南葡萄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那时候全县没有葡萄专家,葡萄种植户也是以露天零散种植为主,整个产业低端落后。董礼花不是专门搞葡萄生产的,接手后她默默的开始学习,把市面上能买到的葡萄书籍都买回来看,还自掏腰包买了视频课,常常一学就学到深夜,有时候太晚干脆就在办公室住下了,一张沙发一床被子,办公室成了她第二个家。她借助省里葡萄产业体系项目,开启了大棚种植葡萄的转型之路。从此,她的身影就常年在基地穿梭,乐此不疲的研究葡萄,即使夏天中午葡萄棚内达40度高温,她也坚持到葡萄棚中观察葡萄生长情况,全身汗水湿透,也不觉得苦,为自己的每一个发现而高兴。她将全国最新的葡萄品种、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引进到基地,并在全县推广。在她的努力下,灌南葡萄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设施大棚优质葡萄生产基地。

  最让人骄傲的事,莫过于把菇渣应用于葡萄生产这项技术的研发推广了。灌南是食用菌大县,每天都产生大量的菇渣,污染了环境。2015年,董礼花到张家港考察调研葡萄限根栽培,发现当地用木屑作为栽培基质,当时就想到我们灌南菇渣很多,并且不要钱,如果能用菇渣作基质来栽培葡萄,将会大大降低成本。回来以后,她立即把这想法付诸行动,把菇渣发酵后作为基质,用于葡萄限根栽培,后来进一步扩大菇渣应用范围,用菇渣改良葡萄园土壤,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大幅提升,灌南县的夏黑葡萄销售价是全国最高的。灌南葡萄品质的提高,得益于菇渣改良土壤,现在这项技术作为我省重大技术推广,这项技术现在不仅在全省推广应用,而且覆盖到了山东、浙江等省,真正是变废为宝,实现双赢。

  三十年匆匆而过,董礼花同志见证了农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贡献着不可小觑的力量,她带领团队研发与新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新技术,进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形成3套技术体系;解决了苏北地区葡萄6月初定植次年正常结果难题;葡萄生产中成功引进了物联网技术;主持编写了省地方标准1项、市地方标准3项;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农业丰收二等奖1项,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淮海科技三等奖1奖;获批2020年度连云港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董礼花同志真真正正的把知识撒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我们为她骄傲!


原文链接:http://nync.lyg.gov.cn/lygnyxxw/dsxxjyzt/content/85b26dd5-b914-4db6-b6f0-e7fe68464679.html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