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7月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情况分析及8月份生产管理意见
发布时间:2021-09-17来源: 徐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一、水产养殖病害流行情况
7月份全市4个监测县区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共监测养殖品种8种,监测面积1729公顷,其中淡水池塘1230公顷,淡水网箱33公顷,淡水其他466公顷。测报点养殖方式主要为淡水池塘养殖,养殖模式以混养为主。7月份测报点共上报记录58次,根据上报记录统计,发病种类7种,监测到疾病种类13种,监测发病面积92.40公顷,发病种类及病害总体情况见表1-3。
表1:7月份监测到发病的水产养殖种类汇总表
类别 | 种类 | 数量 | |
淡水 | 鱼类 | 草鱼、鲢、鳙、鲫、泥鳅 | 5 |
蟹类 | 中华绒鳌蟹(河蟹) | 1 | |
观赏鱼 | 金鱼 | 1 |
表2:7月监测到的水产养殖病害汇总表
类别 | 病名 | 数量 | |
鱼类 | 病毒性疾病 | 草鱼出血病 | 1 |
细菌性疾病 |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打印病,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烂鳃病) | 5 | |
寄生虫性疾病 | 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 | 3 | |
非病原性疾病 | 缺氧症 | 1 | |
蟹类 | 非病原性疾病 | 蜕壳不遂症 | 1 |
观赏鱼 | 细菌性疾病 | 细菌性肠炎病 | 1 |
寄生虫性疾病 | 指环虫病 | 1 |
表3:7月份养殖品种疾病发生情况
疾病名称 | 草鱼出血病 |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 赤皮病 | 细菌性肠炎病 | 打印病 | 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烂鳃病) | 指环虫病 | 车轮虫病 | 锚头鳋病 | 缺氧症 |
发病面积比例(%) | 0.94 | 1.97 | 1.51 | 7.63 | 0.29 | 2.81 | 1.76 | 2.54 | 1.44 | 0.8 |
监测区域死亡率(%) | 0.03 | 0.02 | 0.01 | 0.02 | 0 | 0 | 0.01 | 0.02 | 0 | 0.01 |
发病区域死亡率(%) | 2.34 | 2.17 | 0.42 | 0.1 | 0 | 0.1 | 3.16 | 0.29 | 1.12 | 1.4 |
二、不同品种病害情况
1.草鱼
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肠炎病、指环虫病、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赤皮病、草鱼出血病、车轮虫病、锚头蚤病、缺氧症。发病面积比例最高为细菌性肠炎病,占比11.51%,其次为指环虫病,占比3.28%;发病区域死亡率最高为锚头蚤病,占比3.25%,其次是草鱼出血病,占比2.34%。
2.鲢、鳙
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赤皮病、打印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蚤病、缺氧症。发病面积最高的是细菌性肠炎,占比6.11%,发病区域死亡率最高的是细菌性败血症,占比2.17%。
3.鲫鱼
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病、锚头蚤病,发病面积比例分别为2.81%、5.9%、0.7%,发病区域死亡率分别为0.1%、0.22%、0.1%。
4.泥鳅
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病、锚头蚤病,发病面积比例分别为3.81%、4.3%、1.2%,发病区域死亡率分别为0.3%、0.24%、0.1%。
5.河蟹
主要疾病为脱壳不遂症,发病面积比例2.13%,发病区域死亡率0.15%
6.观赏鱼
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肠炎病、指环虫病,发病面积比例分别为2.21%、2.95%,发病区域死亡率分别为0.07%、0.32%。
三、8月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及防治措施
(一)病情预测
1.精养鱼池重点关注: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黏孢子虫病。
2.草鱼养殖区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肝胆综合征。
3.鲤鱼养殖区重点关注:鲤浮肿病。
4.虾类养殖区重点关注:虾类弧菌病、烂鳃病、白斑综合征、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等。
5.河蟹养殖区重点关注:河蟹蜕壳不遂、甲壳溃疡病、颤抖病、河蟹“水瘪子病”。
(二)防治措施
1.草鱼肝胆综合征:应注重饲料的合理投喂、粗细搭配,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避免饵料过量投喂、营养不均衡,切忌高温期间过度投喂;控制水环境稳定,避免池塘水体温度剧烈变化,防止鱼体因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或过度营养而导致免疫力、抵抗力下降。
2.鲤浮肿病:重在预防,包括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投放经检疫合格的苗种,养殖过程中减少应激和提高鱼体抵抗力等措施,一旦发现疑似鲤浮肿病,应立即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报告,并送样品到有资质实验室诊断。同时限制发病养殖场病鱼的移动和运输;捞出病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工具专池专用,彻底消毒,避免交叉传染;停止投喂饵料、停止换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全池泼洒三黄粉或大黄粉治疗。
3.河蟹“水瘪子病”:外泼以碘制剂为主的消毒剂,内服保肝护肝药物,逐步调节、恢复肝脏组织和功能,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及抗病力;加强水体环境的改善与修复,定期使用生物底改剂;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虾蟹多维,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4.河蟹颤抖病: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做好冬季清塘和健康蟹种的选育,苗种放养前使用高锰酸钾浸浴,杀灭河蟹体表寄生虫、螺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弃除运输过程损伤的扣蟹;养殖中建立良好的河蟹养殖生态环境,定期消毒水体,加强发病高峰前的消毒。
5.虾细菌性疾病:重在预防,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可投喂抗细菌、病毒类中草药,保护对虾的肝胰腺功能健全,调控池塘水体环境,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积累伤害对虾体质,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类药物。
(三)8月份生产管理意见
养殖季节抓好水质调控及塘口日常管理,做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加强水生动物疾病防控,确保养殖投入品规范使用,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全力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
1.加强水质管理夏季因气温高、投饲量大、鱼体排泄多等,水质易污染,应7~10天加水或换水一次。精养鱼池需安装增氧机,一般在晴天下午2~3时开机增氧,其他时间有浮头危险时也要开机。还可以采取定期搅动底泥,清除污染源等方法调节水质。池塘保持水深1.5~2m高水位,一般将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水色呈茶褐色、黄绿色或油青色,可促进鱼类的生长。每10~15天用生石灰20~30斤/亩调节水质一次。
2.投足饲料夏季水温在20~28℃时,鱼体生长最快,应投足饲料。一般每天颗粒饲料3~4次。饲料投喂量以投下后30~40分钟内吃完为度。当水温超过32℃时已超出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可适当减少饲料的投喂量。饲料的投喂量还应遵循天气、水质等要素的影响。天气晴朗,水中溶氧量高,鱼摄食量大,适当多投;天气闷热,水中溶氧量低,鱼摄食少,残余饲料易腐败变质,应少投或不投;水质清爽,鱼摄食旺盛,多投,反之少投。
3.鱼病防治8月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节,也是病害高发期。应做好各类病害的预防工作。注意检查鱼类健康情况,发现病害,及时治疗。经常清理鱼塘内病死鱼和残余物、腐烂水草等,防治病菌传染,经常进行水体、食场、器具消毒,杀灭有害微生物。食台每10天清理一次,每半个月用二氧化氯200克/亩全池泼洒一次。
4.防泛塘夜间应加强巡塘,如发现鱼类在夜间至第二天黎明前浮头或有异常反应,时间愈早,缺氧愈严重,此时可抛洒化学增氧剂(需储备)或开动增氧机,增氧至第二天日出,可防止泛塘事件的发生。
5.防灾害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尤其连续阴雨等不良天气应加强巡塘观察,做好对暴雨、台风、洪涝、雷电等极端天气的相关安全防范工作。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j.xz.gov.cn/zt/012006/20210810/12dc9076-8549-499f-95b6-24f2e558367d.html
上一篇: 夏玉米后期病虫害防治意见
下一篇: 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部署福寿螺专项调查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