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份无锡市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发布时间:2021-09-17来源: 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五月份,随着“立夏”节气的来临,全国的气温、水温将逐步升高,各地普遍进入生产旺季。根据近几年同期无锡市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对五月份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供参考。
一、病情预测
五月份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鲤春病毒血症、鲤浮肿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草鱼出血病、白斑综合征等病毒病,同时也应该关注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链球菌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细菌病,以及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寄生虫病。
(一)鱼类疾病
1. 鲤春病毒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锦鲤、金鱼等,发病水温在8℃~20℃,尤其在15℃~17℃易发生。鲤主养区需重点关注。
2. 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水平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发病急,死亡率高。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II型,主要危害鲫、金鱼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均可发生,其中以22℃~28℃最为严重,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
4. 锦鲤疱疹病毒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Ⅲ型(又称锦鲤疱疹病毒),主要危害鲤、锦鲤及其变种,水温18℃~28℃时易流行。
5.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主要危害虹鳟幼鱼,3月龄内的鱼易发病,并造成大量死亡,水温在8℃~15℃时易流行,可通过粪便、尿液和黏液等水平传播,也可通过鱼卵垂直传播,带病毒苗种流通是该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6. 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在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28℃为流行高峰。
(二)甲壳类疾病
1. 白斑综合征:一般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克氏原螯虾等。
2.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一种危害养殖虾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等,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30天~35天以内,常为急性死亡,而且死亡率高达100%,经口感染是该病原水平传播的主要途径。
二、防控措施
(一)预防
1. 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培养出“肥、爽、嫩、活”的水体,为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养殖户应该制定完善的换水制度,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池塘注入新水,保证水质过关。养殖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增氧机每天适时开启,调节水中的氧盈和氧债,维持优良的水体环境。
2. 加强饲养管理: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选择药物进行预防,做好水体的消毒工作。杜绝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现象,养殖生产操作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3. 关注天气变化:各地要密切关注暴雨等突发性天气预报,及时加固养殖设施。暴雨期间,要谨防池塘、网箱等水体缺氧,关注养殖动物的应激性反应,增强鱼体免疫力。
4. 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致病源后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
(二)治疗
在水产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对病害要坚持以防为主。渔药的使用,要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规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水温、pH值、溶解氧、盐度等)使用不同的药物。
(三)应急管理措施
1. 发现鱼有发病迹象,及时捞出进行无害化处理。
2. 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水体中氧气充足。
3. 养殖工具定时消毒和曝晒,工具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养殖尾水需经消毒处理后排放,控制疾病传播。
4. 发病时,减少投喂量和投喂次数,谨慎使用消毒剂、抗菌药物、杀虫药物,不要移动,以减少应激。
5. 养殖户可以在发病初期及时捕捞健康成品上市,减少经济损失。
原文链接:http://agri.wuxi.gov.cn/doc/2021/04/30/3278077.shtml
上一篇: 水稻种子处理意见
下一篇: 小麦穗期病虫综合防治意见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